今天看到CCF在臉書分享的一篇文章,花了一點時間翻譯,希望可以幫助IBD的病友了解

此文的最後有放上原出處的連結,看得懂英文的人可以上去看原文喔!

 

對於IBD病患最不想聽到其中之一的診斷就是罹患直腸癌,患者得到直腸癌的機率取決於某些因素,其中包含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的患者、病史超過八年以上或是更久、較嚴重或是廣泛的腸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一種罕見的疾病,會導致膽管炎症和瘢痕形成)、發育不良或細胞變化,這些細胞是癌症、結腸或直腸的前體細胞,或有結腸、直腸癌的家族史。此外,除了性、肥胖、飲酒和吸煙史等因素外,年齡增加也是另一個危險因素。

儘管確切的途徑尚不清楚,但腸胃道的慢性發炎可能是 IBD 與直腸癌之間的關聯。發炎增加了健康細胞突變產生腫瘤細胞的可能性。促使發炎的因素之一是由稱為腫瘤壞死因子 α (TNF-α) 的基因產生的蛋白質。而「抗腫瘤壞死因子」的藥物,如infliximabadalimumab,可以抑制這種蛋白質的產生,減輕發炎。

或許聽起來違反常理,但發表在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調查了抗腫瘤壞死因子和其他的治療藥物,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降低了患者罹患直腸癌的風險。他們發現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讓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病患,罹患直腸癌的風險顯著降低,這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一條途徑,以及管理IBD和直腸癌風險的有效療法。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了以下幾點:

1. 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如果接受任何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無論是單獨使用抗TNF藥物還是與免疫抑制劑合併使用,都不太可能被診斷為直腸癌。

2. 與潰瘍性大腸炎患者相比,抗TNF藥物更能降低克隆氏症患者被診斷為結直腸癌的機率。

3. 與抗TNF相比,包括vedolizumab, ustekinumab, natalizumab, and tofacitinib, 在內的其他藥物的數據較少,我們需要等待更多數據,看看這些藥物是否也能看到同樣的療效?

4. 單獨使用類固醇和免疫調節劑並沒有顯著改變克隆氏症患者得到直腸癌的機率。然而,這些治療卻提高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機率。

5. 5-ASA 是一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同樣可以降低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患者被診斷為直腸癌的機率。

這對患者意味著什麼?

這些結果表明,治療 IBD 根源的潛在炎症的療法也可能降低患者患直腸癌的風險。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這些結果令人放心,抗 TNFs 藥物似乎與 IBD 降低直腸癌的風險有關。」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還是使用回溯性數據確定了這個關聯,未來的研究將希望通過前瞻性或未來的隊列研究來確認這個相關性。此外,抗TNF藥物是IBD治療方案中的一種:可能會或可能不會根據特定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等因素開處方。

如何降低罹患直腸癌的風險

儘管大多數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比較不會患上直腸癌,但與您的醫生討論風險是很重要的事情。直腸癌在早期發現的治癒率很高。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您大大降低罹患直腸癌的風險:

每年至少看一次您的腸胃科醫生

列出您遇到的任何新的或相關的症狀,以便與您的醫生討論

按規定服藥以控制症狀

即使覺得狀況不錯也不要隨意停藥

 

原文連結:https://www.crohnscolitisfoundation.org/blog/anti-tnf-therapy-could-lower-colorectal-cancer-risk-ibd-patients